English

我国水污染已冲破最后防线

2000-09-11 来源:光明日报 ●中科院院士 沈韫芬 我有话说

海洋中产生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记载,主要是鞭毛藻类和鞭毛原生动物过度繁殖,使浅蓝色的海水变成红色、橙色、黄色或褐色,生物学家称之为赤潮。引起海水变色的赤潮有300种左右,其中约70种能产生毒素。由于污染日益加重的原因,加之这类生物繁殖甚快,海洋中大面积地发生赤潮,直接危害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并通过食物链殃及人类。这种赤潮称为有毒赤潮,是当今赤潮灾害的主流。

本世纪60年代前,我国海域内很少见到赤潮。现在,赤潮不仅次数频繁,面积辽阔,而且时间拉长。以1998年为例,共计发生赤潮22次,使水产养殖的鱼、虾和贝类大量死亡,赤潮灾害的经济损失达10亿元。2000年5月,我国浙江省舟山海域出现大面积的赤潮,竟绵延80公里,达7000平方公里,成为90年代以来我国近海海域最大一次赤潮。

人类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质无论来自大气,还是来自土壤,最终将归为水污染。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片面地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再加上管理上的问题,沿江城市都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当作不要花钱的垃圾场。

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的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六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84.6%,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30.7%,武汉市占18.10%,南京市占15.8%,重庆市占8.8%:四大城市合占73.4%,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在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六城市累计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这一条条的污染带冲向大海,引起中国沿海一片片赤潮。再加上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大量废水直接排海。简单地说,全国产生的污染都往海里倒,已冲破了最后一道防线—沿海。如再不制止污染,今后赤潮有向远海扩展的趋势,其后果不堪设想。

淡水江、湖中出现的“水华”和海洋中出现的“赤潮”灾害,都是由单细胞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和真核生物(藻类、原生动物)在富营养化的环境中过度繁殖而发生的。可以说,淡水中的“水华”不能制止,海水中的“赤潮”也无宁日。因为总的根源是水污染引起的“水华”和“赤潮”。

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特提以下建议:

加强对内陆水体、河流的污染治理,尤其要抓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污染治理。

发展海水生态农业,在海岸全面实现海水农业生产活动生态化,尽可能将环境的潜在污染在本系统内彻底处理。

制定对淡水水华、海洋赤潮的生物学、生态学、湖泊学和海洋学综合研究规划。过去笼统地把这些引发生物都称为藻类是片面的,从系统发育的观点来看,它有属于原核生物的蓝细菌,也有属于真核生物的藻类和原生动物,而且有些鞭毛类,很难说它属于藻类还是属于原生动物。例如:能引起鱼类致死的一种Pfiesteziapiscicida,它的生活史十分复杂,除有鞭毛的营养期外,还有孢囊期、变形期、配子期和孢子期,而真正能产生毒性的是变形期。只有在生物学、生态学、湖泊学和海洋学综合研究的模型基础上,才能建立真正统一的监测预报系统。

沈韫芬原生动物学家,1933年1月29日生,上海市人。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她主持我国22个省、自治区的原生动物分类和区系,已鉴定近2000种,35个新种。在《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中描述原生动物458种,80%种为新记录,含12个新种,被国内外同行誉为该领域经典。30余年的长期观察,她揭示了武汉东湖富营养化过程中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演变过程,对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方法不断改进和推广,使之成为一种准确、经济、快速的水质评价方法,并能预测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1991年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境保护局首先颁布为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